關渡宮在時間的變遷、空間的轉換、以及整體環境的改變,成就了關渡宮今日的面貌。然關渡宮的基地範圍主要含括關渡宮建築主體三川殿、拜殿、正殿、凌霄寶殿,以及山門、天壇、廟埕廣場、金爐、延平郡王三將軍殿、鐘鼓樓、功德堂、觀景平臺、噴水池廣場、廣渡寺、藥師佛殿、古佛洞、財神洞、懷英亭及靈山公園等建築物與相關設施。除此之外,還有後期所增建的辦公室、附設圖書館和廁所等。從關渡宮的空間屬性來看,大致可分類為:祭祀性空間、辦公性空間、服務性空間、展示性空間、公共性空間等六種。
從祭祀的動線可以看出,祭祀性空間主要包括:三川殿中門前步口外天公爐,關渡宮建築本體的明間媽祖聖殿、左次間觀音佛祖殿、右次間文昌帝君殿,右側有延平郡王三將軍殿,後方財神洞內財神爺及土地公,為關渡宮固定參拜順序。其餘較為次要之祭祀空間,如功德堂、廣渡寺、藥師佛殿、古佛洞、凌霄寶殿等,則是在該殿取香參拜。
公共性空間則是包括廟埕廣場、噴水池廣場、觀景平臺等。整個基地範圍出入口位在主建築物的左前側,主要經由知行路進入關渡宮基地範圍,或是另一條次要道路大度路三段。出入口設有兩種,第一種為階梯,以徒步方式,從下方知行路可以直接拾級而上;第二種則是斜坡,方便汽機車行駛而存在。此外,在關渡宮基地外圍,在知行路靠近渡船口的邊上,為財神洞另一出入口,亦能由此進入基地範圍內。
在歷經多次修、增建之後,現今所見關渡宮的組羣布局為五門三殿式無帶護室,建築平面以縱深狹長的空間安排方式,由三川殿、正殿以及凌霄寶殿為主要組成,正殿和凌霄寶殿之間以拜殿錯落可互通;然在正殿與凌霄寶殿間隔處,亦有類似天井的過渡空間,彼此無法貫穿,空間上置放幾張椅子,成為了信徒短暫休息的去處。在整體空間布局強調於中軸(即分金線)上,充分表達傳統空間的對稱觀念,營造出主從的關係。